公司新闻
强制配储政策退场、叠加新能源电量全面市场化,双重政策重锤落下,也给储能行业的野蛮生长踩下了一脚急刹车,开始经历价值重构的阵痛。
传导到电芯,今年各大厂商的电芯新品也开始走向应用导向。回溯技术演进轨迹,储能电芯的容量竞赛堪称一部浓缩的产业进化史:自2020年开始,尚属主流的50Ah~100Ah电芯,迅速被280Ah长循环产品颠覆,2024年又引爆300+Ah规格的“容量军备竞赛”。
各家电芯厂商花式秀肌肉一个鲜明的时代注脚是:仅300+Ah电芯规格就有不下20种。
当异型规格电芯层出不穷时,系统集成商却陷入参数迷雾之中,整个产业链也被规格混战所累。直至2024年Q4,市场给出了最直接的判断:300+Ah电芯在全球大储市场市占率近50%。
潮水退去后,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问题: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储能电芯以及配套的系统解决方案?未来的发展路径如何走?
在4月10日开幕的ESIE2025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瑞浦兰钧重磅推出了一组储能系列的拳头产品:新一代大容量问顶®392Ah储能电芯以及与其对应的PowtrixTM6.26MWh储能系统。
这不仅是单体电芯的物理扩容,一场新的储能电芯市场、技术、成本的战役无声拉开。
储能电芯之于储能系统的重要性,正如动力电池被誉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在系统成本中占比高达45%~60%。
当补贴取消、新能源电价完全由市场自发形成,储能的收益与成本直接挂钩。电芯作为储能系统的核心组件,其全生命周期成本(包括初始投资、循环寿命、维护成本)将决定储能项目的经济性。
在完全市场化即将到来之际,受成本竞争、技术迭代等多重压力,行业走上一条“容量内卷”之路。
简单回溯,2024年5月,一家储能电芯企业在展会上亮相一款580Ah储能电芯,率先掀起超大容量电芯风潮。随后,多家厂商纷纷下场官宣500 + Ah储能电芯产品。
因为容量增大后的降本增效效果显著,单个电芯的储能更多,系统组装时所需电芯数量大幅减少,降低了采购、组装和维护电芯的人力、物力成本。这是电芯厂商最简单、直接的降成本方式。
新能源产业家初步统计,短短5个月内,500+、600+、700+,甚至1000+,各类容量报道络绎不绝,储能电芯容量指标一再刷新,被拉上新高。
但部分企业只是将大容量作为营销噱头,通过“PPT创新”吸引资本关注,这加剧了行业无序竞争。这种大乱斗显然是不健康的。
而从实际落地情况来看,储能电芯厂商也遇到不小的挑战。整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大容量电芯在单体能量密度提升的同时,安全与寿命的平衡成为核心矛盾。电芯容量增大导致单体能量(Wh)成倍增长,热失控时释放的能量更高,且热量聚集更易引发链式反应。
同时,电芯容量增大,对制造工艺要求更高。先进的制造工艺能保证电芯内部结构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减少缺陷和隐患,从而延长寿命。例如,相较于卷绕工艺,叠片能让电芯内部结构更规整,散热和离子传输更均匀,有助于延长使用寿命。
要实现安全与寿命的平衡,考验的是各家的技术实力、资金实力,最终将落在量产经济账上。
在当前2-4小时的调峰主流储能场景中,市场对超大容量电芯需求有限。而大容量储能电芯的配套集装箱需承载高能量密度电芯、热管理系统、消防系统等复杂组件,其工艺与技术成熟度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以20尺标准集装箱为例,单个5MWh储能单元需集成约4992颗314Ah电芯。要为终端客户提供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还需要数千个甚至更多的配套组件,这对集成商来说,并不是个轻松活。
因此,近年来,集成商携手储能电芯厂商共同研发、推出储能系统已经成为主流。
瑞浦兰钧就曾向新能源产业家吐露,公司能够更贴近市场,产品屡屡出现爆款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和客户共同开发。
因为瑞浦兰钧并没有将自己简单地定义为单纯的电芯厂商,而是一家致力于从贴近应用的市场端来设计、制造产品,不断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供应商。
事实上,储能电芯厂商们对大容量的迷思,与此前光伏组件围绕“大尺寸”的话语权争夺何其相似。
自2010年至2020年的十年中,数十种面板尺寸以及衍生的规格,令行业长期处于标准混乱的局面。期间也曾出现过“尺寸越大越好”的论调,甚至有过行业传言:如果尺寸再继续做大,当落地生产时,光伏面板都放不上装载的运输卡车了。
庆幸的是,在政策、市场的双重校正下,越来越多的电芯厂商意识到,电芯容量并非越大越好,无效内卷既不符合科学规律,也不是一种健康的产业生态方式。
而要构建真正健康、可持续的储能生态,电芯的容量跃迁是一个长周期的创新-验证-迭代过程,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成长,绝非单个环节一年涨三次式的大跃进就能实现的。
先回到280Ah的替代路径中,这表明容量增大是储能发展的趋势,但这导致了300+Ah的尺寸发展非标化。最终,314Ah能够脱颖而出,从供应端、需求端考量来看,这是上游电芯供应商、下游客户集成商以及电力集团业主们三方博弈共赢的结果。
对电芯企业来说,从280Ah到314Ah,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跃进,而是综合性能、成本后,量产最快、经济效益最高的选择。
一方面,二者的产线可以兼容,改造成本相对较低;在智能产线的辅助下,柔性生产,灵活切换,也能及时应对市场需求,是实现300+Ah电芯量产的快速路径。
另一方面,314Ah储能电芯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好的安全性、更高的系统效率,在5MWh、20尺集装箱系统中,配套电芯数量、Pack端零部件都比280Ah少,全生命周期成本下降26%,实现了更低的度电成本。
对集成商和业主来说,在集装箱规格不变的前提下,储能电芯切换成高容量后,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大。客户能够自身消纳对配套逆变器、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以及电线电缆等的技术、成本压力。因此,集成商和业主都能丝滑接受。
但是,当完全市场化后,储能电芯如果在容量上跃进步子太快,上下游配套产业链无法迅速跟上,在综合成本、性能安全等多维度下,客户对储能电芯的选择态度将趋向保守。
一是继续挖掘314Ah等300+Ah储能电芯的潜力,消纳切换280Ah产线、替代市场所带来的成本压力,不再盲目扩容;二是在接力的下一代储能电芯上,500+还是600+,高歌猛进的声音少了,扎扎实实从市场需求出发的厂商多了。
具体细化到储能电芯上,厂商们的竞逐热点在哪?从历年占据出货量大头的电力储能来看,相比其他应用端,它对储能电芯的要求最高。
目前,大容量、长时储能正是两个最鲜明的需求标签。基于此,电芯企业正在构建电芯-PACK-直流舱集成的综合研发实力,甚至逐步深入交流侧。
瑞浦兰钧等电芯厂商选择切入交流侧,正是为了能“听得见一线炮声”,这是一线电芯厂商始终坚持走近市场、了解市场、服务市场的务实理念。
因为在电力储能市场,储能并非刻板认知上的一个简单大型充电宝,它的核心作用,一是柔性的关键支撑;二是快速响应电网的调度。
要满足以上两点,什么样的电芯更符合当下的发展趋势呢?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实现储能电芯最核心需求的最优解。厂商在技术上不必迈步太大,由集成商等下游客户验证过安全和寿命的300+Ah电芯“套餐”更贴合市场主流需求;
二是可充分利用现有产线,节省不必要的改造成本。既能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又能避免“大步快跑”衍生的产业链压力。否则,巨大的改造成本将传导到终端价格上,挫败市场良性发展的信心。
三是满足当前系统集成需求:安全、寿命、容量的极致平衡。这将是考验各家技术实力的关键。
可以预见的2025年是,300Ah+储能电芯将继续发力,尤其314Ah产品性能尚有潜力可挖。目前,瑞浦兰钧等一批优质电芯厂商都在300+Ah赛道不断发力,替代潮正在上演。
对于电芯厂商来说,在500+储能电芯即将量产的窗口期,300Ah+储能电芯能否打好这场时间差,除了依赖高性价比,更需要“以快制胜”。
4月10日,瑞浦兰钧在ESIE2025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召开新品发布会,为其参与这场“速度战”落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次瑞浦兰钧的新品包含「问顶®储能电芯」和「PowtrixTM储能系统」两个板块,这是针对6MWh+储能市场进行的精准布局。新产品一经推出,在展会现场吸引参观者络绎不绝。
目前,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不断提升,去年新增装机量占比已经达到86%,电网调度压力也随之增大。囿于长时储能对电网具备更强的支撑和服务能力,发电集团在公开集采中对其需求明显增加。
新能源产业家初步统计,中国电建、中核汇能、新华发电等几大央企在2025-2026年度储能系统集采中,单次上GWh的项目增多,并且特别点名4h及以上长时储能。
从瑞浦兰钧等中标企业的产品来看,大容量储能电芯以及其对应的6MWh+储能系统产品极具竞争力。瑞浦兰钧本次发布的392Ah储能电芯以及与之配套的PowtrixTM6.26MWh储能系统,正是因此应运而生。
瑞浦兰钧认为,相比500+Ah超大容量电芯,392Ah储能电芯在安全性、可制造性、长寿命、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等方面表现更为均衡,是现阶段综合性能较优的一款产品:
产线工艺兼容性高,有力保障快速量产。在300+Ah系列中,392Ah储能电芯尺寸变化极小,具有极强兼容性,改造成本低、周期短且爬产快,是行业内可最快实现大规模量产的新一代储能电芯,能够满足市场的迫切需求。
具备长循环寿命与高能量效率,实现持久续航与高效转换。392Ah储能电芯循环寿命可达12000+次,能量效率高达95%,有效降低能量损耗,进一步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享有高能量密度且安全可靠性,热失控防护出色。能量密度达到415Wh/L,热失控最高温度与314Ah产品相近,明显优于其他大容量电芯,通过GB 44240-2024浅刺测试确保电芯不起火、不爆炸、采用全生命周期自适应设计、模块结构保持和内力释放优化,整体结构稳定性满足lEE693高水平抗震要求,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能放心使用。
在这款高性能392Ah储能电芯的保驾护航下,对应的PowtrixTM6.26MWh储能系统也相应升级。相比5MWh,电池簇数量减少50%,能量密度提高20%,占地面积节约16%,工作时长缩短18%,实现更高效能。
在国标、美标的基础上,通过潜在失效模式分析,引入热电耦合安全设计理念,自我提高热安全技术标准,做到强制失控不扩散,强制扩散不超过1颗相邻电芯的抑制效果,在电池簇层面上,强制触发模块失控,实现相邻模块0影响的无感效果。
同时,这套储能系统分为4h长时储能和2h储能两款版本,支持被动均衡和主动均衡两种配置选项,具备在极端气候和恶劣地质条件下的耐受力,可适配更多应用场景,能够支撑电网进行灵活调度。
服务方面,在国内、欧美、澳洲等主要业务地域,建立售后服务网点,迅速响应售后需要,技术上,因地制宜落实解决方案;
随着这套最新款电芯&系统组合的发布,瑞浦兰钧推出的问顶储能全家桶产品矩阵更加丰富,将通过问顶®电芯技术继续引领大容量系统、长时储能趋势。
事实上,梳理瑞浦兰钧在储能电芯上的产品布局之路,无不透露出“脚踏实地”的信号。
从主打户储市场的50Ah储能电芯,升级到72Ah;凭借率先量产的280Ah储能电芯切入电力储能市场,并发布系列300+Ah组合产品;500+、600+系列产品均在有序推进。
依托于青山集团在上游的丰富矿产资源,强大的资金实力,瑞浦兰钧通过资源整合的协同优势,迅速切入电芯市场。但每踏出一步,瑞浦兰钧都有自己的节奏。
它的容量升级之路也同样遵循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策略,这成为瑞浦兰钧25年Q1即实现问顶电池月出货量突破2GWh、产品交付4年即实现年营收破百亿的基石。
瑞浦兰钧的产业布局始终以“长期主义”为锚点,通过“场景化电芯”策略,针对户储、电力储能、工商储进行定制化布局,避免单一技术路线依赖,构建多元竞争力。
因此,在行业盲目追求电芯容量参数指标时,瑞浦兰钧展现出战略定力,坚持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技术演进路径。
以客户真实需求为原点,用技术深度而非参数高度定义行业未来,是公司的底层逻辑。
这种战略选择背后,是企业对储能市场底层逻辑的深刻洞察——通过需求场景-技术方案-产品形态的垂直贯通,构建技术深度与市场广度的双重护城河。
在产业竞争步入深水区的当下,瑞浦兰钧这种技术筑基、稳健扩张的发展哲学,为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叙事范式。
扫一扫,添加微信
热线电话:
0553-3025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