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全球可再生能源革命与数据中心需求爆发正在重塑能源格局,电池技术作为电网存储的核心载体,不仅主导着能源转型进程,更成为中韩电池巨头角逐全球市场的新战场。
在这场储能系统(ESS)的较量中,中国企业凭借国内市场的强劲需求已占据先机。数据显示,中国电池企业目前掌控着全球ESS市场近九成产能,其中在美国市场占有率突破80%,欧洲市场更是高达75%。但国际政治风云正悄然改变竞争态势——当前中国电池产品在美实际综合税率已攀升至155.9%,2025年预计将升至173.4%。这项由特朗普政府发起、拜登政府延续的关税政策,为韩国电池企业重返欧美市场创造了战略机遇。
作为现代电网的稳定器,储能系统通过智能化电池阵列和管理软件,有效平衡风电、光伏等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输出。在能源转型加速的背景下,ESS不仅服务于国家电网,更深入家庭、工商业场景,成为应对极端天气和能源危机的关键设施。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揭示,随着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耗电量在未来五年翻倍增长,至2030年其将占据美国新增电力需求的近半壁江山,这使储能系统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储能技术常被视为能源革命中最不起眼的基石,但正是它支撑着未来电网的安全运行。电池行业研究机构Rho Motion研究总监Iola Hughes指出。在电动汽车电池市场渐趋饱和之际,全球头部电池制造商正将目光投向更具增长潜力的储能领域,这场关乎未来能源话语权的竞争已悄然升级。
据Rho Motion数据显示,全球电池市场中储能系统(ESS)的占比已从2020年的5%大幅提升至20%。2023至2024年间,全球电池储能容量实现52%的显著增长。该咨询公司进一步预测,到2030年,全球电池储能容量将在去年340千兆瓦时的基础上翻一番多,达到760千兆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760万辆电动汽车电池的总容量。
蓬勃发展的储能行业为特斯拉带来积极影响,有效缓解了其电动汽车销量疲软的压力。特斯拉旗下的家用Powerwall系统和电网级Megapack储能产品销量均实现大幅增长。正如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去年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所形容的,储能业务正“如野火般迅猛扩张”。
然而,特斯拉在4680电池的内部产能扩张上持续面临挑战,目前其产品仍依赖外部电池供应商(主要是中国的宁德时代)提供电芯。特斯拉首席财务官瓦伊巴夫·塔内贾本周警示称,关税问题将对公司储能业务造成“重大”影响,目前特斯拉正致力于降低对中国电池的依赖。他表示,这一过程“需要时间”。
行业观察显示,韩国电池企业曾凭借高镍电池引领市场,这类电池的能量密度高于中国厂商惯用的磷酸铁锂电池(LFP)。但随着韩国高镍电池频发安全事故,加上性价比更高、性能持续提升的中国电池快速崛起,过去十年间行业逐渐转向磷酸铁锂路线。
在市场竞争格局中,作为特斯拉的竞争对手,比亚迪在相关领域同样表现活跃。而宁德时代更是在电动车及储能电池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目前掌控着行业90%的利润。凭借显著的规模优势,该公司得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夯实了自身的领先地位。
据相关数据显示,宁德时代总产能预计到 2027 年将实现大幅跃升,从去年底的 684 吉瓦时增至 1.5 太瓦时,年复合增长率约 30%,这意味着其产能规模较当前将翻一番以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电池企业因电动汽车销量远低于预期,利润率已陷入负值区间,不得不大幅缩减近期的资本支出计划。
伯恩斯坦驻香港能源研究主管尼尔・贝弗里奇指出,中韩储能企业的不同发展轨迹堪称 “两个电池市场的故事”。他分析称:“宁德时代不仅是行业内规模最大的企业,还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和最高的电池工厂利用率,这些优势使其在竞争中占据明显主动。”
然而,中国在储能领域的主导地位正引发部分西方政策制定者的担忧。以美国为例,该国已明确禁止在军事设施中使用中国的电池系统。这一政策动向为韩国企业带来了转机 —— 它们正积极建设新的磷酸铁锂(LFP)生产线,甚至改造部分高镍电池产线及电动汽车电池产线以转向储能电池生产。
全球最大的非中国电池生产商 LG 能源表示,美国的关税政策让市场格局发生变化,“对于拥有美国本土生产基地的非中国企业而言,这一市场正变得更具吸引力”。
不过行业分析师休斯提醒,中国电池企业具备多方面竞争优势:相比韩国高镍电池,中国产品本身就有成本优势,加上更低的锂资源价格以及一系列旨在压低电池价格的技术创新,即便面对超过 150% 的关税仍有承受空间。他举例称:“一套中国电池系统在本土市场售价约为每千瓦时 80 美元,而在美国市场可卖到 130-140 美元,这样的价格差为其应对关税留出了充足空间。” 他同时指出,中国企业已开始在东南亚关税水平低得多的国家布局制造工厂,进一步增强了应对贸易壁垒的能力。
瑞银电池分析师蒂姆·布什指出,尽管美国关税可能让LG、三星SDI等韩国领先制造商“在较小市场分得更大份额”,但这些企业尚未证明具备大规模生产磷酸铁锂(LFP)电池并控制成本的能力。
他同时提到另一种潜在走向:美国出于安全考量,可能决定全面禁止中国电池进入电网级储能项目。“各种推测都有,但我认为美国最终不会让本国电网级能源供应完全依赖中国。”布什表示。
面对国内供应过剩与激烈竞争导致的利润率承压,中国储能制造商正将目光转向欧洲等海外市场。休斯分析称:“他们对开拓海外市场有强烈需求。一旦中国减少对美供应,其他市场就会迎来大量低价产能。”
扫一扫,添加微信
热线电话:
0553-3025696